市場人士都在估計2022年美國聯儲局會加息幾次, 有些估4次, 有些估5次。 其實估中了美國加息時間及次數 ,又有何用呢? 根本沒需要去估大細。 反而要了解加息背後的邏輯及原因,更為重要。
美國加息原因與通賬有關?
現在帶大家回去2021年年中,當時市場是在爭論什麼? 其實當時大家都在爭論美國是否有、或將會有通貨膨脹! 還記得雙方陣營都各有理據。 一方認為創新科技的發展長遠會減輕生產成本,所以當時的通脹是因為疫情關係,人手不足,航運力下降而引起的短暫性物價上升問題。 而另一方,簡單直接得多,就是過去十多年央行不停印紙導致的通脹。 為何題目講加息,而我又在談通脹? 因為傳統學說通脹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了經濟情況,而經濟熱度就會驅使聯儲局控制加息的速度和力度。
失業率比加息更值得留意?
所以如果疫情真的能退去,又會否令物價下降減少聯儲局的加息步伐?又或者因為經濟重開而導致經濟熾熱? 還是兩者作一個對沖? 由於物價上升與否在中短期時間都有多個因素所影響,所以投資者反而不用太過糾纏在其中。 所以我們覺得美國失業率更值得大家參考。

當失業率在高位時,聯儲局都偏向低息,相反當失業率在低點時,聯儲局就不怕加息 (分界線大約在4-5%左右)。 因為在國家管治層面上來看,失業人數的影響遠比物價上升更要注意。 失業人數上升,容易令民怨四起,物價貴,政府可派錢派食物。 民眾失業,連租金都沒有,要露宿街頭,就麻煩得多,當中會帶來各方面的問題如: 治安,衛生,經濟等。 其實在2015年,疫前,聯儲局已經在慢慢加息,只是疫情來到便停止加息,及需要減息應對疫情。 現在市場期望經濟重開,所以加息步伐亦自然趕回來。

加息影響下哪些股票值得留意?
既然見到加息週期開始,一些銀行股及保險股都從谷底慢慢升回來。 我們在12月中,就在聊天室公開大手買入工商銀行(1398.HK)和建設銀行(939.HK)。 之後又有什麼股票可以留意?
保險股
大家可以考慮一些保險股。 兩個大原因她們都不錯,一是加息週期,二是它們的估值已經從高位回下來很多。 用友邦保險(1299.HK)作為例子,已經由$106左右回到去12月時的$77左右,跌幅都接近3成。
科技股
另一方面有人擔心加息週期會影響美國科技股,這點大家不用太擔心。 優質科技公司仍然每時每刻都收取全球大量現金流,而且它們繼續在不同領域上發展,加上從失業率來看,當地經濟慢慢回升上來,所以因為加息而令股票出現震盪,反而是一些吸納機會。 當然很多公司股價都從高位回下來,個人認為是「殺估值」而並非坊間形容為股災。 簡單一點,用波浪理論去看,回調38%都合理不過。
如果想緊貼我們加息周期的最新部署,歡迎按此加入我的秒投聊天室,就可以追蹤最新港股、美股部署。隨時與問股,一齊贏盡市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