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息減息時間表|歐美銀行危機爆發,市場押注美聯儲即將結束加息,進入新一輪減息循環。一文看加息減息時間表與議息結果、美國近40年減息歷史、市場對美國減息最新預測。
溫馨提示:本文表格皆可左右滑覽。
加息減息時間表
美聯儲本輪加息從2022年3月開始,截至2023年3月,已連續9次加息,累計加息幅度達到475個基點。
香港金管局隨美調息,去年至今每次加息幅度與美聯儲相同。
美聯儲議息日 (香港時間) | 議息結果 | 聯邦終端利率 | 香港調息幅度 | 香港基本利率 |
2023年3月23日 | +25個基點 | 4.75%~5% | +25個基點 | 5.25% |
2023年2月2日 | +25個基點 | 4.5%~4.75% | +25個基點 | 5% |
2022年12月15日 | +50個基點 | 4.25%~4.5% | +50個基點 | 4.75% |
2022年11月3日 | +75個基點 | 3.75%~4% | +75個基點 | 4.25% |
2022年9月22日 | +75個基點 | 3%~3.2% | +75個基點 | 3.5% |
2022年7月28日 | +75個基點 | 2.25%~2.5% | +75個基點 | 2.75% |
2022年6月15日 | +75個基點 | 1.5%~1.75% | +75個基點 | 2% |
2022年5月4日 | +50個基點 | 0.75%~1% | +50個基點 | 1.25% |
2022年3月17日 | +25個基點 | 0.25%~0.50% | +25個基點 | 0.75% |

加息減息時間表│美國減息歷史:歷年調息幅度
美國建國迄今約250年,美聯儲為應對當時經濟狀況而有不同加息減息幅度。下表是本網依據美聯儲官網公佈近30年調息幅度整理的可視化圖表。
從圖表可知,本輪加息幅度是卅年來加息幅度最高的一年。2022年加息425個基點/4.25厘,2023年迄今已加息50個基點/0.5厘,本輪加息合計475個基點/4.75厘。

加息減息時間表│美國減息歷史:40年回顧
不論是美國CPI或美國調息幅度,各大媒體或相關機構通常會從1982年起計,原因是1980年美國進入「大滯脹時代」,CPI達到14.6%。為對抗高通膨,美聯儲大幅降息,至1982年轉向對聯邦利率的調控,1994年起美聯儲宣布加強指導聯邦利率的走向,因此1982年以後的調息歷史更具參考性。
大滯脹時代 Stagflation in the 1970s 1970~1980年代是個特殊年代,所謂美國的「大滯脹時代」或大通膨時代,即停滯性通脹。 起因是70年代初的越戰抗戰潮、石油危機、美元與黃金脫鉤、歐美製造業迎頭趕上。 到了1979年,西亞爆發了伊朗革命、伊朗人質危機、兩伊戰爭,美國在西亞急速敗走,導致美國CPI在1980年3月出現前所未有的高點,來到14.6%,其中能源項竟高到47.2%。
從大滯脹時代迄今為止,美聯儲主要進行過6次減息週期,時間如下:
減息次數(大滯脹後) | 加期週期結束時間 | 減息週期開始時間 | 加減息間隔日數/月數 |
第一次 | 1984年8月9日 | 1984年9月20日 | 42日/1.4個月 |
第二次 | 1989年2月24日 | 1989年6月6日 | 102日/3.4個月 |
第三次 | 1995年2月1日 | 1995年7月6日 | 155日/5.2個月 |
第四次 | 2000年5月16日 | 2001年1月31日 | 260日/8.7個月 |
第五次 | 2006年6月29日 | 2007年9月18日 | 446日/14.9個月 |
第六次 | 2018年12月20日 | 2019年8月1日 | 224日/7.5個月 |
美國減息歷史│1980年代
年份 | 平均利率 | 年初利率 | 年終利率 | 一年利率變化 |
1980 | 13.35% | 14.77% | 22.00% | 48.95% |
1981 | 16.39% | 22.00% | 13.13% | -40.32% |
1982 | 12.24% | 13.13% | 11.20% | -14.70% |
1983 | 9.09% | 11.20% | 9.92% | -11.43% |
1984 | 10.23% | 9.92% | 8.74% | -11.90% |
1985 | 8.10% | 8.74% | 13.46% | 54.00% |
1986 | 6.80% | 13.46% | 14.35% | 6.61% |
1987 | 6.66% | 14.35% | 6.89% | -51.99% |
1988 | 7.57% | 6.89% | 9.04% | 31.20% |
1989 | 9.21% | 9.04% | 7.97% | -11.84% |
1990 | 8.10% | 7.97% | 5.53% | -30.61% |

資料來源:Economic Research,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. Louis
美聯儲第一次減息:打擊大滯脹
1979年,卡特總統任命沃爾克(Paul Volcker)擔任美聯儲主席,在職期間1979年~1987年。此後的8年間,沃爾克治下的美聯儲一改原訂目標,採取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,蓄意製造了場經濟衰退以讓物價下跌,經常大幅加息,然後大幅降息,再大幅加息。
1981年,雷根總統上台,推出著名的「雷根經濟學」(Reaganomics),進行結構性改革,對內縮減政府規模、採取寬鬆財政政策、排除稅法漏洞、撤銷民間商業行為管制、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,對外增加國防支出以對抗蘇聯、將石油美元體系擴大到OPEC成員國、《廣場協議》打擊日本製造業,使其邁向泡沫化等。

圖片來源:Wikipedia
雷根種種政策造成嚴重的聯邦赤字,卻成功刺激和帶動經濟,使美國在1982年進入經濟成長期。美國CPI在1983年降至3.2%、1984年3.9%、1985年3.6%、1986年1.6%,此期間美國開啟加息週期。
黑色星期一導致短期減息
就在黑色星期一發生前2個月,雷根總統指派葛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接替沃爾克擔任美聯儲主席,在職期間1987年到2006年,前後共18年,一般慣稱「葛林斯潘時代」。
1987年10月19日週一,香港股市承接上週五紐交所尾盤的5%跌幅,率先暴雷,恒指當日跌逾10%,引發全球性股災,傳導到亞太、歐洲、美國。道瓊指數下跌508點,跌幅22.6%,單日蒸發數百億美元,史稱「黑色星期一」。
葛林斯潘果斷開啟僅一年的減息週期,提供市場流動性現金的刺激方法,防止市場繼續下跌,稱為「葛林斯潘對策」(Greenspan Put)。但在隔年由於PCE從3.75%上升到4.75%,上升一個百分點,美聯儲開啟為期一年的加息。
是什麼導致「黑色星期一」? 至今各界仍對87年的股災肇因未有定論,普遍認為是1986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後的軟著陸,包括股價過高、市場現金流動性不足、羊群效應。此外,金融市場面臨重大變革,程式交易開始取代人工交易,都被認為是股災原因之一。
美國減息歷史│1990年代
年份 | 平均利率 | 年初利率 | 年終利率 | 一年利率變化 |
1991 | 5.69% | 5.53% | 4.09% | -26.04% |
1992 | 3.52% | 4.09% | 2.66% | -34.96% |
1993 | 3.02% | 2.66% | 2.85% | 7.14% |
1994 | 4.21% | 2.85% | 4.94% | 73.33% |
1995 | 5.83% | 4.94% | 4.73% | -4.25% |
1996 | 5.30% | 4.73% | 6.26% | 32.35% |
1997 | 5.46% | 6.26% | 5.84% | -6.71% |
1998 | 5.35% | 5.84% | 4.07% | -30.31% |
1999 | 4.97% | 4.07% | 3.99% | -1.97% |
2000 | 6.24% | 3.99% | 5.41% | 35.59% |

資料來源:Economic Research,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. Louis
美聯儲第二次減息:對抗冷戰與熱戰帶來的經濟衰退
1989年,老布希總統上台,任內對外確立美國國威。在1990年代前期,日本經濟泡沫化,陷入崩盤、蘇聯解體,美國打贏冷戰,1991年又贏得第一次波斯灣戰爭,打敗伊拉克,對其實施經濟制裁。
然而,老布希卻未能妥善處理美國國內經濟問題。雷根時代致力和蘇聯進行軍備競賽,1990年美國的國防赤字達到2200億美元,是1980年的三倍。
老布希一上任就必須面對嚴重的赤字問題以外,波斯灣戰爭帶來通脹未能解決,加之新興市場崛起,大量廉價產品進口到美國,造成美國貿易赤字,1992年失業率飆升到7.8%,使聯邦政府福利開支大增,一反老布希起初想透過削減政府開支的經濟政策布局。
美國面臨長達半年的經濟衰退,不僅讓美聯儲開啟第二輪減息,也使老布希未能勝選連任。

圖片來源:Wikimedia
相較於沃爾克執著於對貨幣數量的調控,葛林斯潘更注重非貨幣對通脹的影響,為了保持經濟政策的靈活性,而刻意避免明確的貨幣政策規則。因此在其任內的加息減息間隔短從3個月,長至15個月。
面對戰爭帶來的經濟危機,葛林斯潘自1989年起開啟連續四年的大幅度降息,使借貸利率下降以刺激企業和個人消費,帶來經濟增長。
這段時間,美聯儲開始參與公開市場操作(Open Market Operations, OMO),透過買賣國債來增加或緊縮市場的貨幣流通量,幫助美聯儲更好地調控聯邦利率,從而進行對物價與通脹的控制和促進就業的任務。
葛林斯潘的一系列舉措成功帶領美國走出經濟衰退,1992年美國GDP達到3.5%,1993年更達到4%。
美聯儲第三次減息:預防性減息
1990年代中葉以後,電腦進入人類視野,科技創新與製造生產大幅增長,大量高科技和互聯網公司進行IPO,牛市隨之而來。電腦革命帶來新產業和新工作機會,帶動了經濟運轉,失業率始終低於5%。在此時期,美國國債增長75%,GDP增長69%,標普500指數增長超過3倍、那斯達克指數成長超過4倍。
儘管此時美國整體經濟空前蓬勃,他國卻陷入金融危機,從而引爆90年代末的對沖基金倒閉潮。美聯儲首次進行預防性降息,分別在1995年、1997年、1998年、1999年進行異常式減息,避免金融危機擴散到全美。
此輪減息說是「異常」,係因減息並非為了因應經濟衰退,而是為了規避風險而進行的額外提振。
- 1994年加州奧蘭治縣破產:該縣財務官用74億美元的縣府資金借貸130億美元,買入高槓桿的短期高信用級別債券,導致16.9億美元的虧損,縣政府破產
-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:墨西哥比索兌美元忽然貶值15%,引發資本外逃,拋售比索搶購美元,擴大到拉美國家。拉美股市在3個月內損失89億美元
-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:1990年代初國際炒家資金湧入東南亞,卻因實際生產力不符賬面,出現東亞多國經濟泡沫,由泰國率先放棄固定匯率制爆發。除了中國大陸和台灣,包括香港在內均受影響。除卻港幣、人民幣、台幣,東亞/地區貨幣大貶,陷入經濟衰退,乃至政局動盪,數國政府倒台
- 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: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、蘇聯解體後休克療法失敗、國際金融炒家染指的影響,俄羅斯GDP竟不到蘇聯時期的一半,盧布貶值超過50%,俄羅斯政府不得不宣佈無法按時償還國債
- 1998年起對沖基金倒閉潮:受亞洲金融風暴和俄羅斯金融危機影響,Dana McGinnis基金損失2000萬美元、III Offshore Investors基金損失3500萬美元、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損失20億美元、梅韋瑟的LTCM損失46億美元
LTCM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TCM於1994年成立於康乃狄克州,由梅韋瑟(John Meriwether)創立,是一家投機性的對沖基金,在成立第一年就以年報酬40%獲得巨大成功,規模一度達到1400億美元。 LTCM在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後面臨巨大贖回潮,150天內資產淨值下降90%,產生46億美元的巨大虧損。美聯儲不得不出面接管,15家國際頭行注資37.25億美元購買其90%股權,避免其倒閉引發骨牌效應。2000年初,紓困的大行紛紛撤資,LTCM遭到清算,正式倒閉,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對沖基金轟塌案。

圖片來源:CNBC
美國減息歷史│2000年代
年份 | 平均利率 | 年初利率 | 年終利率 | 一年利率變化 |
2001 | 3.88% | 5.41% | 1.52% | -71.90% |
2002 | 1.67% | 1.52% | 1.16% | -23.68% |
2003 | 1.13% | 1.16% | 0.94% | -18.97% |
2004 | 1.35% | 0.94% | 1.97% | 109.57% |
2005 | 3.22% | 1.97% | 4.09% | 107.61% |
2006 | 4.97% | 4.09% | 5.17% | 26.41% |
2007 | 5.02% | 5.17% | 3.06% | -40.81% |
2008 | 1.92% | 3.06% | 0.14% | -95.42% |
2009 | 0.16% | 0.14% | 0.05% | -64.29% |
2010 | 0.18% | 0.05% | 0.13% | 160.00% |

資料來源:Economic Research,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. Louis
美聯儲第四次減息:對抗科網泡沫破裂與911恐襲
2000年,柯林頓總統第二任期的最後一年出現科網泡沫 (Dot-com Bubble),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在3月跌幅逾80%,道瓊指數在4月跌幅達40%。2001年,科網泡沫破裂,許多網絡公司在燒光資金後被迫摘牌倒閉,美股崩盤,大量人員失業。小布希總統便是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期間走馬上任。
同年9月11日,舉世震驚的911事件爆發,象徵美國金融霸權的紐約世貿中心被恐襲撞毀,小布希立刻發動阿富汗戰爭進行報復。2003年,美國部分官員誣告伊拉克的薩達姆總統包庇發動911的蓋達組織,於該年入侵伊拉克,開啟第二次波斯灣戰爭。戰爭促使美國經濟愈加惡化,國防支出到了2008年高達6000億美元。

圖片來源:Houston Chronicle
美聯儲自2001年~2003年開啟第四次減息以振興經濟,聯邦利率從6%來到前所未有的1%低點。911事件爆發後幾天,美聯儲緊急降低利率,承諾向市場提供大量的現金流,隔年發表聲明,認為美國經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。
此輪降息美聯儲共減息13次,大行分析師原本以為美聯儲只會減息25個基點,但議息結果卻大超市場預期。美聯儲在2001年降息幅度達475個基點、2002年達50個基點、2003年達25個基點。到了2003年1月,美國PCE降至令人擔心的1.78%,到了10月跌至1.48%。面對通縮壓力,葛林斯潘不得不停止45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減息。
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(NBER)宣佈,美國揮別1990年代的10年經濟擴張期,於該年3月正式步入經濟衰退,部分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本輪減息是造成2008年次貸危機的肇因,但卻也帶來幾年的經濟溫和成長,美國GDP每年平均增加3.5%,失業率低於5%,通脹均在2%左右。
美聯儲第五次減息:對抗全球金融海嘯
2006年,小布希總統邀請柏南克(Ben Bernanke)擔任新一屆美聯儲主席,在職期間2006年到2014年,前後共8年,美聯儲進入「柏南克時代」。
由於上一輪葛林斯潘的大幅減息與2003年小布希實施的減稅政策,導致借貸利率低廉,資金湧向房地產,造成2003年~2006年期間的房地產繁榮,直接促成經濟增長。房地產瘋狂上漲,葛林斯潘快速加息以打壓過熱的房市,柏南克接任後將聯邦利率調高至5.25%。
2007年,加息政策使房價雪崩式下跌以外,房貸利率飆升,大量借次貸買房的民眾無錢還款,使無數提供次貸的金融公司面臨巨大虧損,史稱「次貸危機」。
次級房貸 Subprime Mortgage 一些信用評級較低、還款能力較差的借款人能夠以較簡單方式申請到的按揭,提供次貸的金融機構也必須面臨較大的借貸人違約風險,因此會向借貸人收取更高利息。
面對次貸危機,柏南克開啟第五輪減息周期,於2008年1月22日大幅調降75個基點,該年總共調降400個基點,聯邦利率從4.25%降至0%~0.25%,甚至單次調降100個基點。本輪減息雖是美聯儲史上最積極的經濟救援行動,卻未能阻止次貸危機蔓延,最後靠著柏南克的量化寬鬆政策、國會7000億救市法案和多國政要合作,才逐漸走出金融危機。

圖片來源:Business Insider
美聯儲第五次減息步伐與金融海嘯時間線 | |
時間 | 事件 |
2004年6月 | 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 |
2006年6月 | 柏南克加息到5.25%以打壓房市,房價雪崩式下降,按揭利率攀升,次貸借款民眾開始還不起貸款 |
2007年4月 | 美國第二大次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(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)宣告破產,蒸發數十億美元,次貸危機爆發 |
2007年8月 | ●全球各大銀行因怕借貸人、借貸機構多有壞賬,拒絕放貸,資金凍結,產生信用危機與流動性危機 ●美國最大次貸公司Ameriquest Mortgage停止貸款業務,將批發、服務業務買給花旗 ●各國央行包括美聯儲、歐洲央行、日本央行、加拿大央行、澳洲央行分別向全球信貸市場注資590億美元、1158億歐元、1兆日圓、31.5億加元、49.5億澳元 ●中國銀行宣佈向滙豐注資,次貸危機衝擊香港;法國巴黎銀行因危機虧損 ●小布希總統首次就次貸危機發表演講,公開拯救方案與措施 |
2007年9月 | 睽違四年,美聯儲開啟第五輪減息週期。分別在9月、10月、12月調降50、25、25個基點,半年內緊急調降100個基點 |
2008年1月 | 美聯儲22日緊急調降75個基點到3.5%,30日再調降50個基點到3%,為1980年以來之最 |
2008年2月 | 次貸危機蔓延至英國、德國 |
2008年3月 | ●美國官方首次證實經濟衰退 ●全球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次貸的金融衍生品大幅虧損,宣佈倒閉,被摩根大通以一美分收購 ●美聯儲調降75個基點到2.25%,柏南克聲稱即使通脹也要繼續降息 |
2008年4月 | 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次貸危機成為金融海嘯,全球虧損超過1兆美元 ●世界各大投行開始虧損,包括高盛、雷曼兄弟、花旗、美林、瑞銀、日本瑞穗、三菱、德意志等 ●各國元首開始互訪或舉行七國集團高峰會,商討解決金融危機 ●美聯儲調降25個基點到2% |
2008年9月 | ●次貸公司房地美(Freddie Mac)、房利美(Fannie Mae)股價下跌99%,聯邦政府以2000億美元代價接管 ●美國銀行宣佈以440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券商美林(Merrill Lynch) ●全球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,美聯儲和各大投行拒絕援助 ●美國最大保險集團AIG以850億美元被聯邦政府接管 |
2008年10月 | ●美國國會出台《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》,撥款7000億美元救市 ●美聯儲8日調降50個基點到1.5%,22日再調降50個基點到1% |
2008年12月 | 美聯儲一口氣調降100個基點,聯邦利率下調至0%~0.25%,一年內共調降400個基點 |
2009年2月 | 美國失業率飆至8.1%,創26年新高 |
2009年3月 | 美股觸底,最大跌幅56%,之後因國會救市法案,進入史上最長的牛市 |
美國減息歷史:2010年代~至今
年份 | 平均利率 | 年初利率 | 年終利率 | 一年利率變化 |
2011 | 0.10% | 0.13% | 0.04% | -69.23% |
2012 | 0.14% | 0.04% | 0.09% | 125.00% |
2013 | 0.11% | 0.09% | 0.07% | -22.22% |
2014 | 0.09% | 0.07% | 0.06% | -14.29% |
2015 | 0.13% | 0.06% | 0.20% | 233.33% |
2016 | 0.39% | 0.20% | 0.55% | 175.00% |
2017 | 1.00% | 0.55% | 1.33% | 141.82% |
2018 | 1.79% | 1.42% | 2.40% | 80.45% |
2019 | 2.16% | 2.40% | 1.55% | -35.42% |
2020 | 0.36% | 1.55% | 0.09% | -94.19% |
2021 | 0.08% | 0.09% | 0.07% | -22.22% |
2022 | 1.68% | 0.08% | 4.33% | 6085.71% |
2023 (截至4月) | 4.54% | 4.33% | 4.83% | 11.55% |

資料來源:Economic Research,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. Louis
美聯儲主席柏南克在2014年卸任後,歐巴馬總統指派葉倫(Janet Yellen)上台,在職期間2014年至2018年,卸任後擢升為美財長。2018年起,由川普總統任命鮑威爾(Jerome Powell)上台至今。
金融海嘯之後的美國進入較為溫和的經濟成長和通脹期,聯邦利率幾乎維持在零利率的最低目標區間。2015年起葉倫才首次加息,此後每年穩步加息以適應美國緩慢的經濟增速。
美聯儲第六次減息:對抗疫情
2016年,挾帶美國傳統孤立主義的川普總統上台,中美關係迅速惡化。2018年起,中美貿易戰開打,美國對340億美元的中輸美商品徵收25%的額外關稅,中國對等作出反制。
美聯儲擔心貿易戰恐損及美國經濟、推高失業率,在2019年下半年開啟第六輪減息。起初的降息是溫和的,8月至10月共降息3次,每次只降25個基點。鮑威爾聲稱這是在經濟擴張和衰退之間的尋常操作。此時通脹不到2%,核心PCE僅1.7%。
但2020年初,新冠肺炎席捲全球,中國因疫情幾乎鎖國三年、歐美城市先後封城,直接為美國經濟帶來新一輪衰退。到了2020年4月,超過2050萬人被迫停工或失業,失業率飆破14.7%。
鮑威爾在2020年3月連續兩次緊急降息,分別調降50和100個基點,聯邦利率從2019年的1.50%~1.75%陡降至0%~0.25%,回到08年金融海嘯最嚴峻時期的目標區間。
此時,鮑威爾再度選擇柏南克推動的量化寬鬆政策(Quantitative Easing, QE)。QE是指當央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零利率的政策後,透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來增加貨幣供給量,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資金的干預方式,以鼓勵民間消費和借貸。

量化寬鬆由柏南克提出,成功幫助美國度過08年金融海嘯,柏南克為此在去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。然而,量化寬鬆並非沒有缺點,該政策最大詬病是獨厚金融業,忽視其他產業。
由左而右:鮑威爾、葉倫、柏南克。
圖片來源:Bloomberg
鮑威爾將聯邦政府的資產購買計劃調高至每月1200億美元,包括800億美國國債和400億MBS,且總額不設限以振興經濟。高資金的流入帶來是貨幣貶值,便會觸發通脹上升。但為走過疫情帶來的經濟低迷,第四輪量化寬鬆甚至顧不上觸發通脹的代價。
2022年2月,俄烏戰爭爆發和中國清零鎖國造成的供應鏈短缺,正式觸發美國再度步入通脹高企時代,美聯儲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以遏制通脹,本輪減息結束。
加息減息時間表│美國減息預測
歐美因在去年進入加息周期,中小銀行經歷一系列的震盪,新一輪銀行危機爆發,由美國SVB矽谷銀行和歐洲瑞信集團帶頭暴雷。
3月,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,鮑威爾坦言曾一度因銀行連續倒閉而考慮停止加息。市場對美聯儲開啟新一輪減息周期展開預測。
下列是10間各大知名投行或機構對美國是否即將步入減息的最新看法:
機構 | 時間 | 預測 |
富國銀行 | 2023年3月17日 | 美元會在短期內保持強勢,而後逐漸貶值,因為經濟衰退,導致美聯儲在2023年年底降息。 |
2023年3月23日 | 宏觀策略主管 Michael Schumacher 我們告訴客戶,美聯儲還會再加息一次,如果超過一次我們會感到震驚。 | |
摩根大通 | 2023年3月20日 | 首席投資官 Bob Michel 美聯儲最快9月減息,美國正在走向經濟衰退。 |
美國銀行 | 2023年3月27日 | 分析師 Michael Hartnett 假如資金從股債市場流向貨幣市場基金,代表經濟衰退近在咫尺,美聯儲將不得不降息。 而目前貨幣市場基金已超過5.1兆美元,在過去四週內激增3000多億美元。 |
2023年4月8日 | 3月非農就業報告可能讓美聯儲在5月加息25個基點,隨後停止加息。 | |
芝加哥 商品交易所 | 2023年3月24日 | 用來預測美聯儲議息幅度的工具FedWatch顯示,2023年底美聯儲將降息70個基點,到2024年底再降息150個基點。 |
高盛銀行 | 2023年3月28日 | 銀行危機並非狂風暴雨,不用指望美聯儲因此激進減息。 |
花旗銀行 | 2023年3月28日 | 美國經濟已經放緩,可能在今年出現溫和衰退,美聯儲的緊縮週期可能很快就會結束。如果美聯儲持續加息,但一看到失業率上升,就會向減息轉向。 |
摩根史坦利 | 2023年4月3日 | 首席經濟學家 Ellen Zentner 5月美聯儲還會加息25個基點,但經濟其實充滿不確定性。 |
巴克萊銀行 | 2023年4月3日 | 市場可能會高估今年美聯儲減息的機會,建議採取防守策略。 |
渣打銀行 | 2023年4月4日 | 美聯儲將在5月加息25個基點,隨後在今年Q4降息 25個基點。 |
滙豐銀行 | 2023年4月6日 | 外匯策略主管 Daragh Maher 根據貨幣市場定價,美聯儲年底前降息最多50個基點,幅度超過G10其他國家。 |
➤關於減息/降息:美國減息時間表2023 │ 減息是甚麼?減息影響 │ 減息買咩好 │ 美國減息歷史 │ 降準vs降息
➤關於加息:美國加息時間表2023 │ 香港是否隨美調息 │ CPI指數是什麼 │ PPI是什麼?如何影響通脹?
➤近期美股數據:3月美國加息報告 │ 美國2月CPI │ 美國2月PPI │ 金價走勢2023
➤近期美股要聞:鮑威爾3月講話 │ SVB倒閉事件懶人包│ 瑞信危機懶人包 │ Google Bard開放試用
➤換匯省錢攻略:
【IB外匯教學】比銀行匯率更抵!IB交易外匯、換外幣、提款、外匯期貨步驟
美元兌港元|人民幣兌港元|英鎊兌港元|日元兌港元|
歐元兌港元|加元兌港元|澳元兌港元|新加坡幣兌港元
Interactive Brokers 可買美債,手續費更平,低至US$5!
現在開戶【IB盈透證券】,領取高達$2600迎新獎賞☀
想買賣美股、收吓股息,記得留意證券平台安全性及手續費,慳返唔少投資成本!IB盈透證券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券商,買賣美股,外匯兌換點差少,手續費便宜,交易佣金低至0.08%,買收息產品,更免收代收股息費,更可投資包括港股、美股、ETF、債券、基金、指數、CFD等等金融產品,是不少投資者首選證券商。現時*IB開戶可以獲高達$2600迎新優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