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不少投資者在看投資文章時,都曾遇到EBIT和EBITDA兩個字眼,但EBIT和EBITDA有甚麼分別?在股票研究時應該用哪一個?本文將為大家一一拆解!
EBIT是甚麼?
EBIT的全寫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,即是息稅前利潤,亦被稱為經營利潤。不把利息及所得稅支出計算在內的話,我們更能夠集中於公司以核心業務營運的盈利能力,排除與公司業務營運無關的變數,能更有效地比較不同公司的營運能力。
與在報表上的經營利潤不同的是,EBIT沒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方法,有些公司/投資者會加上非核心業務營運的收入,例如是投資及利息收等,而經營利潤則不會。
EBIT vs EBITDA
EBITDA比EBIT多了兩項,其全寫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, taxes,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,即是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。
折舊是指公司對有形資產進行減值的過程。例如一間公司用100萬買了1部機器,估計可以用10年,那公司就會從賬目中每年減去10萬,這樣便能減低一次性購買資產對盈利帶來的衝擊。攤銷的原理也一樣,但只適用於無形資產,如專利和版權等。
如果一間公司有很多固定資產,它的折舊及攤銷支出會很大,在賬面上會影響公司盈利。不過實際上,因為在買機器時其實已經付了所有費用,折舊及攤銷是不會影響公司現金流的。所以,在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時,很多人都會選擇用EBITDA。
如何計算EBIT和EBITDA?
以下會用2021年的騰訊做例子示範如何計算:
EBIT


- 計算經營支出:40594+89847+314174-2050+8888+1229=436,548
- 計算EBIT:560118-436548=123,570
EBITDA
計算EBITDA比較複雜,因為不是單單在損益表就能計算得到:


- 找出折舊總值:26,166
- 找出攤銷總值:484+31504=31988
- 計算EBITDA:123570+26166+484+31504=181,724
用EBIT還是EBITDA?
在一般估值的情況下,EBITDA會比EBIT較常被使用,因為這類型的估值着重的是公司的現金流,而折舊及攤銷是不會影響公司現金流的,但卻會影響公司脹面上的盈利,所以通常都會使用EBITDA,去除折舊及攤銷。
IB盈透證券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券商,買賣美股,外匯兌換點差少,手續費便宜,交易佣金低至0.08%,買收息產品,更免收代收股息費,更可投資包括港股、美股、ETF、債券、基金、指數、CFD等等金融產品,是不少投資者首選證券商。現時*IB開戶可以獲高達$2600迎新優惠。
*如您已有盈透帳戶,亦可透過轉帳操作,享受我們的獨家優惠。
相關文章:
甚麼是EBIT?
EBIT的全寫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,即是息稅前利潤,亦被稱為經營利潤。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