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熊證看似很複雜,又有「打靶」機制,又甚麼剩餘價值行使價的,又分N類R類牛熊證,經常令投資初哥一頭冒水。本文就帶大家了解牛熊證玩法及那些看似複雜的名詞的解釋吧!
甚麼是牛熊證?
牛熊證是一種在港交所裏買賣的衍生工具。簡單來說,看好相關資產的可以考慮買「牛證」,看淡的就可以考慮買「熊證」,而其價格則取決於相關資產的走勢。牛熊證具有槓桿效應,投資者只需要投資比相關資產少的資金便能把回報放大,當然虧損也會被放大。
牛熊證計價
牛熊證的價格主要是由內在值和財務費用所組成。內在值是相關資產價格與牛熊證行使價之間的距離,距離愈大,內在值便愈高。
A股份牛證行使價 | $100 |
A股份股價 | $120 |
兌換比率 | 1:1 |
A股份牛證內在值 | $120-$100=$20 |
財務費用則是發行商向投資者收取的融資成本,以以下的公式計算:
行使價×年息×牛熊證年期
知道內在值及財務費用後,便能計算出牛熊證的理論價格。
牛證理論價格:

熊證價格:

強制收回機制(打靶)
牛熊證的強制收回機制可以被理解成自動止蝕的機制,因為當牛熊證被強制收回時,就意味着投資者對相關資產的價格走勢判斷錯誤,強制收回後投資者有機會收回部分本金,再作其他投資選擇。
當相關資產價格觸及或低於牛證的收回價,又或者觸及或超過熊證的收回價時,該牛證或熊證便會提前停止買賣。那怕只有一秒觸及收回價,也會被強制收回。
R類 VS N類牛熊證
R類和N類牛熊證的分別在於其「剩餘價值」。前文提到,被強制收回後投資者是有機會收合部分本金的,這部分的本金就是剩餘價值了。其計算方法如下:
牛證剩餘價值計算:
(結算價-行使價)/兌換比率
熊證剩餘價值計算:
(行使價-結算價)/兌換比率
R類和N類的分別是,N類的行使價和收回價是設在同一水平,所以N類是沒有剩餘價值的,而R類則是相反。不過,收回價和結算價是不同的。牛證的結算價通常會取收回後至下一個交易時段的最低成交價,熊證則會是最高成交價,所以當市況異常波動,R類牛熊證也有可能沒有剩餘價值。
牛熊證盈虧例子
R類牛證
假設今天買了以下牛證:
行使價: | $100 |
收回價: | $110 |
兌換比率: | 10:1 |
年息: | 10% |
距離到期日: | 1年 |
相關股票價格: | $120 |
牛證價格: | ![]() |
如果在6個月後正股上升至$150,牛證價格便會上升至$5.5。每張牛證便會賺$2.5,亦即83.33%。
假設在$108被強制收回的話,剩餘價值便會是 ($108-$100)/10 = $0.8。所以,每張牛證便會虧損 ($3-$0.8) = $2.2,亦即73.33%。
R類熊證
假設今天買了以下熊證:
行使價: | $11 |
收回價: | $10 |
兌換比率: | 1:1 |
年息: | 10% |
距離到期日: | 1年 |
相關股票價格: | $9 |
牛證價格: | ![]() |
如果在6個月後正股下跌至$7.75,熊證價格便會上升至$3.8。每張熊證便會賺$0.7,即22.58%。
假設在$10.5被強制收回的話,剩餘價值便會是 ($11-$10.5) = $0.5。所以,每張熊證便會虧損 ($3.1-$0.5) = $2.6,即83.87%。
牛熊證風險
投資牛熊證最大的風險就是其強制收回機制。即使你對個別資產的長期走勢判斷正確,也有可能因為市況異常波動而被強制收回。被強制收回一般都會錄得虧損,而之後的走勢也再與投資者無關。
不過,如果不涉及借貸投資,投資者最壞的情況也只是損失本金,所以並沒有輸無限的風險。
窩輪VS牛熊證
窩輸除了沒有強制收回機制之外,在理論值、時間值等方面都與牛熊證有少許不同。
窩輪 | 牛熊證 | |
理論價格構成 | 內在值 + 時間值 | 內在值 + 財務費用 |
時間值 | 越接近到期日,其時間值耗損的幅度愈大 | 較少受時間值的影響 |
強制收回機制 | 沒有 | 有,當相關資產價格觸及收回價 |
到期結算 | 參考證到期日前5天的平均收市價 | 參考到期日前一日的個股收市價 |
如何選擇牛熊證?
- 首先選擇相關資產。例如認為恒指會上升或下跌等
- 確定看好的是長線還是短期走勢
- 選擇收回價。如認為波動甚大,可以選擇距離現價較遠的收回價
- 最後選擇到期日,長線的可選擇6個月至1年後到期的;短線的則可選擇三個月或較短的到期日
想買賣美股、買吓ETF,記得留意證券平台安全性及手續費,慳返唔少投資成本!IB盈透證券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券商,買賣美股,外匯兌換點差少,手續費便宜,交易佣金低至0.08%,買收息產品,更免收代收股息費,更可投資包括港股、美股、ETF、債券、基金、指數、CFD等等金融產品,是不少投資者首選證券商。現時*IB開戶可以獲高達$2500迎新優惠。
相關文章: